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保健疗法>艾灸疗法>浏览文章

艾灸巧治多泪症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艾灸巧治多泪症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一日,在和艾灸爱好者交谈时,一位40岁左右的女士前来求治。据她自述,从儿时起就多泪,甚至每次大便时都有眼泪簌簌而出。但没太在意,认为年龄大点,自然就会好了。可随着年龄的增加,不仅没有好,反而日趋严重,眼眶里经常泪水盈盈,时时欲出。不仅遇到风吹时,会迎风流泪,甚至有时泪水会不知不觉地从眼角边渗出流下。她也曾到医院治疗过,医生说是肾虚,让她吃六味地黄丸,但是没什么效果;后来到针灸科,大夫用火针给她刺眼球下边一个穴,还真管用。但是,她实在太害怕,没有办法继续,治了一次就不敢去了。“我这次听朋友介绍,想到您这里来试试,看看您这里有没有既能帮我治好病,又没这么让我瞧着害怕的方法。”她说。我说:“有啊!咱们中医治病的方法很多,效果又好,用艾灸来治疗,保您在享受中得到医治。”

艾灸巧治多泪症

流泪症是中医病名,是指泪液经常溢出眼睑之外的疾病。流泪症可分为冷泪和热泪。西医称为溢泪症,如因情志变化而流泪者,则不在此范围。中医认为:肝开窍于目,泪为肝之液,肝肾同源,肝肾亏虚,则精血亏少,不能上濡于目,目窍空虚,则精气不能固摄泪液,潸然泪下,或风热侵扰,脉络阻滞,则泪液外溢。唐代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说:“此眼初患之时,益因毒风入眼,遂乃泪出,拭却还生,冬月即多,夏月即少,后至三五年间,不分冬夏,皆有泪出。此疾盖谓泪堂通肺脏中。”宋代《圣济总录》亦说:“肝开窍于目,其液为泪,肝气既虚,风邪乘之,则液不能制,故常泪出,冲风则甚也。”治疗则宜补肝益肾,祛风止泪;或清肝疏风止泪。

艾灸方法

根据患者的状况,儿时即有此症,说明其先天不足,禀赋不强。据张景岳所言:“善补阴者,必于阳中求阴,则阴得阳升,而源泉不竭。”我***大椎穴用温灸盒灸或艾条灸,每次灸20分钟。大椎穴为督脉与三阳经之会穴,可补五劳虚损,调理阴阳,令阴充阳固。再取承泣、四白二穴施艾条雀啄灸,每穴灸5分钟,以皮肤出红晕为度,此二穴可扶胃气,生气血,令五脏之精充盈而养于目;在背后先取脾俞和肾俞,施温灸盒灸,每穴20分钟;李东垣说:“脾者,诸阴之首也;目者,血脉之宗也。”脾肾为先后天关系,补脾肾可令生化之源充足,有利于多泪症的治愈。

穴位定位

大椎:第七颈椎棘突下。

承泣:目正视,瞳孔直下,眶下缘与眼球之间。

四白:目正视,瞳孔直下,当眶下孔凹陷处。

脾俞:第十一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
肾俞: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
艾灸以其艾火的温馨和疗效,让患者感到欣慰和高兴,她兴奋地对我们说:“你们看,我现在可感觉好多了。”经过十五次的治疗,艾条让患者摆脱了多年的陈疾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