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,我到银川讲课,在空闲时间,就随艾灸师到他的艾灸室去看一看。来到诊室不久,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就走进门来,说:“怎么别人艾灸效果都好,就我没效呀?”言语之中带有一些不满和怀疑。经了解,这位老先生患有便秘,大便五六天一次,想通过艾灸调理一下。经过两次艾灸却没有看到效果,现在又五天没有大便了。我就问艾灸师如何给他施灸的,艾灸师告诉我,就按照您讲课时所说的:先围绕肚脐顺时针按摩5~10分钟,再分别艾灸(左)大横穴和大肠俞。但一连做了两天,他仍没有便意。我说:“今天,你们当着我的面,重新操作一遍。”
艾灸师先给老先生作了腹部绕脐按摩然后施灸。当艾灸时,我发现艾灸师取穴不准,离正确穴位差得太远,就马上指出,并做了校正。治疗结束后,我对艾灸师说:“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说:‘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’”,其意是指治疗时要想取得疗效,一定要使气直到病所。针刺是这样,艾灸也一样。要想气至病所,首先必须取穴要准确,这样才能通过经络传导作用将艾灸所产生的热传递至病所,取得满意疗效。
便秘是常见病,主要指大便秘结,排便周期或排便时间延长,虽有便意,但排便困难的病症。中医还称其为“后不利”“脾约”“不更衣”“大便难”等。素问·举痛论》说:“热气留于小肠,肠中痛,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,故痛而闭不通矣。”《景岳全书·秘结》则认为:“秘结证,凡属老人、虚人、阴脏人及产后、病后、多汗后,或小便过多,或亡血、失血、大吐、大泻之后,多有病为燥结者。盖此非气血之亏,即津液之耗。”治疗则应通调腑气,润肠通便。
大横:脐中旁开4寸。
大肠俞:第四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中脘: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。
气海:前正中线上,脐下1.5寸。
肺俞: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胃俞:第十二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尤其是现在青年男女作息没规律,饮食以烧烤、火锅等辛辣之物为家常便饭,夏天喝大量冷饮,工作压力较大,快节奏的生活,这些都会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导致便秘。便秘人群中,女性多于男性。此老先生年逾六旬,年事已高,阳气不足,阴血亏虚;更兼其久居西北,所处环境干燥,又以牛羊肉为主食,佐以辣椒,更令体内湿热蕴结,聚积肠腑,致大便干燥,秘结不通。艾灸可通十二经,疏通大肠阻塞,以利大便排出。施术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