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天前,我接到湖南娄底李丽老师打来的电话,述说她10岁的男孩,每晚睡觉都汗水涔涔,一头的汗珠,甚至枕巾和夜衫都湿透,但醒后却无汗。并问:是不是太虚了,怎样治疗?
睡梦中出汗,是常见病,尤其多见于儿童。中医认为,汗为心之液,出汗则分为自汗和盗汗,其原因多是由于阴阳的偏盛或偏衰,此亦正如《内经》所言:“阴虚阳必凑,发热而自汗;阳虚阴必乘,发厥而自汗。”自汗多指清醒时汗出,而盗汗则指睡则汗出,醒则汗止,故这孩子所患为盗汗。盗汗又被称为“寝汗”,《三因极一病症方论》曰:“或睡着汗出,即名盗汗,或云寝汗。”病因多为阴虚,阴虚则内热,当人睡着之后,卫气内敛体内,卫表不固,热则迫津外出,而生盗汗。《景岳全书》说:“盗汗必属阴虚也。”《医学正传》亦说:“盗汗者,寐中而通身如浴,觉来方知,属阴虚,营血之所主也。”治疗则应养阴敛汗。
我在电话中,告诉李老师:孩子所患是盗汗症,是由于阴虚造成。她一听大惊,急忙又问:“我看他一天到晚玩的活蹦乱跳,怎么会虚呢?”我又告诉她:小儿脏腑娇嫩,是稚阴稚阳之体。阴是指精血、津液,阳是指各种生理功能活动。小儿此时正是生长发育阶段,生长迅速,又贪玩好动;如明·万密斋所言:“肺常不足”“脾常不足”“肾常不足”。其物质基础相对不足,必须要养阴予以资助。
在《张氏医通·汗》中云:“盗汗……是卫气不能鼓其脉气于外,所以不能约束津液。当卫气行阴,目瞑之时,血气无以固其表,腠理开则汗;醒则行阳之气复散于表,则汗止矣。”治疗则采用艾条温和灸,取穴:肺俞、心俞、膏肓。每穴施灸5~10分钟,每日或隔日治疗一次。并告之所取俞穴的作用:肺俞、心俞、膏肓俞皆为膀胱经俞穴,肺俞为肺的背俞穴,肺主皮毛,司开合,可调节汗孔对汗液的排泄;心俞为心的背俞穴,汗为心之液,可调控汗液;膏肓俞可补虚强壮,无所不治,《循经》认为可治“骨蒸盗汗”。诸穴共同作用,则阴可补,表可固,汗可止。
肺俞:第三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心俞:第五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膏肓:第四胸椎棘突下,旁开3寸。
艾灸治疗盗汗不仅效果好,而且见效快。一周后我接到李丽老师打来的电话,她在电话中掩饰不住喜悦心情,跟我说:“连续艾灸了仅仅五天,孩子的盗汗症就已经治愈了,为了巩固疗效,又艾灸了3天。看来,艾灸真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呀!”
小贴士
亦有人介绍,可取红枣20克(去核),浮小麦15克煎汤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