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渎穴在大腿外侧,当风市下2寸,或腘横纹上5寸,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。
中渎穴位于大腿外侧,胭横纹上5寸,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;或于风市穴直下2寸取穴。
中渎穴的正确位置图
中渎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外侧,当风市穴下2寸,或腘横纹上5寸,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。
仰卧位,在大腿外侧,横纹上5寸,当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取穴。
在阔筋膜下,股外侧肌中;有旋股外侧动、静脉肌支;布有股外侧皮神经,股神经肌支。
中渎穴下皮肤、皮下组织、髂胫束、股外侧肌、股中心肌。皮肤由股外侧皮神经。针由皮肤、皮下筋膜穿阔筋,在肌二头肌外侧入股外侧肌,直抵股骨外观的骨膜。前肌由坐骨神经支配,后肌由股神经支配。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髂胫束→股外侧肌→股中心肌。
布有股外侧皮神经,股神经肌支和旋股外侧动、静脉肌支。
中渎穴意义: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。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。
运行规律:循胆经下走膝阳关穴。
功效作用:疏导水湿、疏通经络,祛风散寒、中渎穴有舒筋活络、祛风散寒的作用。
下肢痿痹、麻木,半身不遂,缓解治疗胆结石、胆囊炎、胆绞痛;半身不遂、下肢痿痹、坐骨神经痛、脚气等按摩中渎穴的功效:祛风散寒、舒筋活络。
中渎穴主治半身不遂,下肢痿痹,脚气;以及坐骨神经痛等。
活动体系疾病:下肢麻痹,坐骨神经痛,膝关节炎、腓肠肌痉挛。
中渎穴主治腰腿疾患。如腰胯痛苦悲伤、下肢痿痹、腰膝酸痛、筋痹不仁等。
当代又多用中渎穴治疗坐骨神经痛等。
中渎穴配环跳穴、风市穴、膝阳关穴、阳陵泉穴、足三里穴治中风后遗症、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。
中渎穴配环跳穴、阳陵泉穴、足三里穴,有通经活络的作用,主治下肢痿痹。
中渎穴配阴市穴,有通经祛寒止痛的作用,主治下肢外侧凉麻、痛苦悲伤。
治法: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,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。
直刺1~1.5寸,局部酸胀,针感可向下扩散;
艾炷灸或温针灸3~5壮,艾条灸10~20分钟。
中,与皮毛对,指穴之内部。渎,水流冲涮而成的小沟渠。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。本穴物质为风市穴传来的水湿云气,至本穴后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,经水循胆经向下贱躺时形成小沟渠之状,故名。
中渎为经穴名(Zhōngdú GB32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医学纲目》作中犊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中即中心,渎即河流,此穴在股外侧两筋之中,形如河流,故名中渎。
《针灸甲乙经》:寒气在分肉间,痛上下,痹不仁,中渎主之。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寒气入于分肉之间,痛攻上下,筋痹不仁。
《针灸大成》:痿,针中渎、环跳,灸足三里、肺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