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经络穴位>人体穴位>浏览文章

肩井穴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肩井穴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肩井穴位位置

标准定位:肩井穴在肩上,前直乳中,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。

肩井穴的正确位置图

肩井穴的正确位置图

肩井穴位于肩胛区,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,正坐取穴。所属经络:足少阳胆经,系手少阳、足少阳、足阳明与阳维脉之会。

取穴方法

坐位。先确定大椎穴与肩峰***点(肩部***骨)的位置,再取两者连线的中点,在两筋之间,按压有显明酸胀感处即为此穴。

取穴时一样平常采用正坐、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,肩井穴位于肩上,前直乳中,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,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(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,肩部***处)。

肩井穴位于肩上,当大椎穴与肩峰间连线之中点处。或以手并拢,食指靠颈,中指尖到达处是穴。

肩井穴位于肩胛区,第七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。正坐取穴。

穴位解剖

肩井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斜方肌筋膜、斜方肌、肩胛提肌、上后锯肌。有颈横动、静脉。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后支及副神经。皮肤由第4、5、6颈神经后支重叠分布。肩胛提肌,位于颈椎横突和肩胛骨内侧角与脊柱缘上部之间,由肩胛脊神经支配。上后锯肌在前肌的深面稍下方,由第6、7颈椎和第1、2胸椎棘突第2~5肋角的表面,该肌由第一至第四胸神经后支支配。针由皮肤、皮下筋膜穿斜方肌筋膜及其下方斜方肌,在颈横动脉的内侧,深进肩胛提肌、上后锯肌
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斜方肌→肩胛提肌。

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,副神经;并有颈横动、静脉通过。

肩井穴的作用

肩井穴意义: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。
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经水。

运行规律:天部之气化雨冷降,地部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体内,二是渗入穴内的脾土之中,三是溢流穴外。

肩井穴功效:疏导水液。肩井穴有通经活络、豁痰开窍、祛风清热、活络消肿的作用。

主治病症

肩井穴主治项背、胎产、神志等疾病:如肩背痛苦悲伤、手臂不举、颈项强、腰髋痛、中风痰涌、咳嗽气逆、眩晕、瘰疬、难产、乳痈、胎衣不下、产后乳汁不劣等。

当代又多用肩井穴治疗乳腺炎、功能性质宫出血、乳腺增生、颈淋巴结结核、中风偏瘫等。

肩井穴主治项强,肩背痛,手臂不举,中风偏瘫,滞产,产后血晕,乳痈,瘰疬;以及高血压,功能性质宫出血等。

循环体系疾病:高血压,脑卒中;

精神神经体系疾病:神经虚弱,副神经麻痹;

妇产科体系疾病:乳腺炎,功能性质宫出血;

活动体系疾病:落枕,颈项肌痉挛,肩背痛,中风后遗症,小儿麻痹后遗症。

穴位配伍

肩井穴配足三里穴、阳陵泉穴治脚气酸痛;治疗乳腺炎殊效穴。

肩井穴配肩髃穴、天宗穴,有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,主治肩背痹痛。

肩井穴配乳根穴、少泽穴,有消炎通乳止痛的作用,主治乳汁不足,乳痈。

肩井穴配合谷穴,三阴交穴,有活血利气催胎的作用,主治难产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通之或先泻后补或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。

针刺方法

一样平常直刺0.3~0.5寸,下为肺尖禁深刺。

直刺0.3~0.5寸,不宜深刺。

直刺0.5~0.8寸,局部酸胀。深部合法肺尖,慎不可深刺,以防刺伤肺尖造成气胸。

艾灸方法

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
肩井穴解析

肩井为经穴名(Jiānjǐng GB21)。出《黄帝内经素问·气穴论》。原称肩解,《针灸甲乙经》始名肩井。别名膊井、肩解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肩井是手少阳三焦经、足少阳胆经、足阳明胃经、阳维脉的交会穴。肩即肩部,井即水井,此穴在肩上,局部凹陷如井,故名肩井。

肩井穴意义

肩井。肩,指穴在肩部也。井,地部孔隙也。肩井名意指胆经的地部水液由此流入地之地部。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,至本穴后,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,故名肩井。

肩解。肩,指穴在肩部。解,散也。肩解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解分流。本穴物质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,至本穴后,经水一是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,二是未能流入地之地部的经水循地之表部溢流胆经之外,经水在此如同散解一样平常,故名肩解。

膊井。膊,膀子,大肉块之意。井,地部孔隙也。膊井名意指胆经下行至此的经水一部分渗入脾土肌肉之中。本穴位于肩上肌肉丰满之处,为人体局部重力场的***点,脾土中的水湿容易渗流外出,穴内的肌肉层中水湿因而稀疏,由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至此的地部经水也就赓续地渗入其中,故名膊井。

手少阳阳维之会。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,气血重要集中在地之表部,天部条理气血因而处于空虚之状,阳维脉的气血及手少阳经天髎穴吸热上行的气血因此汇入穴内,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。

附注:足少阳、阳维之会;手少阳阳维之会。

特异性:肩井穴为手足少阳、阳维之交会穴。

文献择要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难产,针两肩井入一寸泻之,转瞬即分娩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手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中风,气塞涎上不语,气逆,妇人难产。

《类经图翼》:孕妇禁针。

《医宗金鉴》:主治扑伤,肘臂痛苦悲伤不举。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