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定位:腰阳关穴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4腰椎棘下凹陷中。
腰阳关穴的正确位置图
俯卧,腰阳关位于腰部后正中线,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,约与髂脊相平。
在腰背筋膜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;有腰动脉后支,棘间皮下静脉丛;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。
腰阳关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棘上韧带、棘间韧带、弓间韧带。浅层重要布有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伴行的动、静脉。深层有棘间的椎外(后)静脉丛,第四腰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四腰动、静脉的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。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棘上韧带→棘间韧带→弓间韧带。
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腰动脉后支。
腰阳关意义: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。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。
运行规律:冷降缩合后输向腰之下部。
腰阳关穴功效:除湿降浊,腰阳关有祛寒除湿、舒筋活络、祛寒湿、强腰膝等作用。
腰阳关穴重要用于前阴及腰腿疾患:如月经不调、赤白带下、功能性质宫出血、睾丸炎、遗精、阳痿、肾下垂、膀胱麻痹、脊髓炎、腰骶痛、坐骨神经痛、下肢痿痹及慢性肠炎等。
腰阳关穴主治腰骶痛,月经不调,带下,遗精,阳痿,下肢麻痹等。
腰阳关穴治腰骶痛苦悲伤,下肢萎痹,月经不调,赤白带下,遗精,阳痿,便血,腰骶神经痛,坐骨神经痛,类风湿病,小儿麻痹,盆腔炎。
补腰阳关穴、肾俞穴、次髎穴、泻委中穴治腰脊痛、四肢厥冷、小便频数;
腰阳关穴配腰夹脊穴、秩边穴、承山穴、飞扬穴治坐骨神经痛、腰腿痛;
腰阳关穴配膀胱俞穴、三阴交穴治遗尿、尿频。
腰阳关穴配次髎穴、中髎穴、关元穴、中极穴、曲骨穴治疗膀胱麻痹。
腰阳关穴配肾俞穴、环跳穴、委中穴、足三里穴治坐骨神经痛。
腰阳关穴配肾俞穴、次髎穴、委中穴,有温经散寒,通经活络的作用,主治寒湿性腰痛、腿痛。
腰阳关穴配肾俞穴、环跳穴、足三里穴、委中穴,有行气止痛,温经散寒的作用,主治坐骨神经痛,下肢痿软无力。
腰阳关穴配命门穴、悬枢穴、有行气通经、温阳散寒的作用,主治多发性神经炎。
治法: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一样平常直刺0.5~1.0寸。
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腰阳关为经穴名(Yāoyángguān GV3)。原名阳关。出《黄帝内经素问·骨空论》王冰注,近称腰阳关。别名脊阳关,背阳关。属督脉。腰即腰部,阳为阴之对,关即机关,督脉为阳,穴属督脉,位于腰部转动处,如腰之机关,故名腰阳关。
腰阳关。腰,穴在腰部也。阳,阳气也。关,关卡也。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。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,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,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承上行,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样平常,故名腰阳关。阳关穴、脊阳关穴名意与腰阳关同。
《针灸聚英》:十六椎节下间,坐取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