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经络穴位>人体穴位>浏览文章

中膂俞穴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《中膂俞穴》摘自网络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中膂俞穴位置

中膂俞穴位于骶部,平第三骶后孔,距骶正中线1.5寸处。

中膂俞的位置图

中膂俞的位置图

取穴方法

俯卧取穴,中膂俞穴位于人体的骶部,当骶正中嵴旁1.5寸,平第3骶后孔。

心理解剖

有臀大肌,深层为骶结节韧带肇端部;当臀下动、静脉的分支处,布有臀下皮神经。

中膂俞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臀大肌、髂骨翼骨膜。有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,臀下动、静脉分支。分布着第三、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。皮肤由第二、三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。臀大肌由臀下神经与其伴行的臀下动、静脉支配与营养。该肌以广泛的短腱起自髂后上棘到尾骨尖的部位,包括有臀后线以后的髂骨背面,骶骨下部和尾骨背面,两骨间的韧带,腰背筋膜,骶结节韧带,止于股骨体上的臀肌粗隆。肌肉与富有脂肪的皮下筋膜形成臀部凸隆的形状。
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臀大肌→骶结节韧带。

布有第三、四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骶外侧动、静脉后支,臀下动、静脉分支。

中膂俞穴的作用

中膂俞穴意义:脊骨内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于膀胱经。
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。

运行规律: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,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。

功效作用:外散脊骨之热,益肾温阳,调理下焦,中膂俞有调下焦,健腰膝的作用。

主治疾病

中膂俞主治腰骶、二阴等疾患,如腰骶痛苦悲伤、痓痉反折、胁痛腹胀、疝痛、赤白痢疾、肾虚消渴等。

当代又多用中膂俞治疗腰骶神经痛、坐骨神经痛、肠炎、糖尿病等。

中膂俞主治腹泻,痢疾,疝气,腰骶痛;及坐骨神经痛等。

穴位配伍

中膂俞穴配大敦穴治疝气。

中膂俞穴配委中穴、昆仑穴,有舒筋骨,通经络,祛瘀血的作用,主治腰脊强痛,坐骨神经痛。

中膂俞穴配天枢穴、气海穴,有理气血,调肠腑的作用,主治腹胀,肠炎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。

针刺方法

直刺0.8~1寸,局部酸胀。

艾灸方法

艾炷灸或温针灸5~7壮,艾条温灸10~15分钟。

中膂俞穴解析

中膂俞。中,与外、与旁相对,指体内。膂,脊骨也。俞,输也。该穴名意指脊骨中的气化之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本穴位在脊背下部,脊骨为肾之所主,内藏水液,水液气化后由此外输膀胱经,故名。别名之意与中膂俞同。

中膂俞为经穴名(Zhōnglǚshù)。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亦称中膂内俞,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黄帝内经灵枢·刺节真邪》名中膂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作中俞。别名脊内俞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中即中心,膂即挟脊肌肉,俞即输注,此穴位约居人身之中部,是挟脊肌肉之气转输于后背体表的部位,故名中膂俞。

别名:Zhōng lǚ shù(中膂穴,中膂内俞穴,脊内俞穴)

文献择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腰痛,不可俛仰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肠冷赤白痢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肾虚消渴。

研究进展

痢疾:温针中膂俞,治疗慢性细菌性痢疾266例,有较好疗效。

勃起停滞:按虚实辨证施手法,深刺中膂俞、会阳,治疗75例,有较好疗效。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