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经络穴位>人体穴位>浏览文章

曲骨穴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《曲骨穴》摘自网络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曲骨穴位位置

曲骨穴在下腹部,当前正中线上,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。

曲骨穴位于腹正中线,脐下5寸,耻骨联合上缘上方凹陷处。

曲骨穴的正确位置图

曲骨穴的正确位置图

取穴方法

仰卧,于腹部中线,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取穴。

曲骨穴位于下腹部,当前正中线上,耻骨联合上缘。仰卧取穴。

解剖位置

在腹白线上;有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;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。

曲骨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腹白线、腹横筋膜、腹膜外脂肪、壁腹膜。浅层重要布有髂腹下神经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。深层重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。
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腹白线→腹横筋膜→腹膜外脂肪→壁腹膜。

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,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。

曲骨穴的作用

特异性:曲骨穴为任脉、足厥阴之会

曲骨穴意义: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。
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。

运行规律:散热冷降后传于中极穴。

功效作用:收降浊气,通利小便、调经止痛,有清热利尿、补肾调经的作用。

主治疾病

曲骨穴主治小腹痛苦悲伤,月经不调,带下,遗精,阳痿,疝气,遗尿,尿闭等。

曲骨穴主治小腹、泌尿及生殖体系等疾患:如小腹胀满痛苦悲伤、疝气、小便淋沥、遗精、阳痿、早泄、月经不调、痛经等。

当代多用曲骨穴治疗膀胱炎、尿失禁、尿潴留、睾丸炎、前列腺炎、阴囊湿疹、子宫内膜炎、宫颈糜烂、产后宫缩不全、子宫脱垂等。

治赤白带下,小便淋沥,遗尿,遗精,阳痿,阴囊湿疹,五脏衰弱,虚乏冷极,膀胱炎,产后子宫收缩不全,子宫内膜炎。

穴位配伍

曲骨穴配归来穴、三阴交穴洽遗尿。

曲骨穴配三阴交穴、膀胱俞穴治膀胱炎。

曲骨穴配血海穴、风市穴治外阴湿痒。

曲骨配三阴交穴,有强阴醒神的作用,主治产后暴厥。

曲骨配鱼际穴,有养阴泻热的作用,主治阴汗如水流。

曲骨配中极穴、肩井穴,有行气通络,强阴壮阳的作用,主治难产,胞衣不下,宫缩无力,产门不开等。

曲骨穴配肾俞穴、志室穴、大赫穴、关元穴、命门穴治阳痿、遗精(肾气虚型);

曲骨穴配膀胱俞穴、肾俞穴、次髎穴、阴陵泉穴、蠡沟穴治阳痿、遗精、癃闭、淋症、阴痒、湿疹、带下(湿热下注);

曲骨穴配中极穴、关元穴、肾俞穴治肾虚、遗尿、小便不利;

曲骨穴配关元穴、命门穴、阴交穴(针补法或灸)治宫寒不孕、痛经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先泻后补或留针多灸,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。

针刺方法

一样平常直刺0.5~1.0寸,排尿后针剌。孕妇慎用。

直刺0.5~1寸,穴位内为膀胱,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;孕妇禁针。

艾灸方法

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曲骨穴按摩方法

天天按摩曲骨穴50~100次,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,解决尿频尿急等小便题目。必要细致的一点就是,这个穴离膀胱很近,所以,***排空小便再来按摩,力度可以相对大一点,刺激到位。

身体方面:缓解治疗阴部瘙痒、下腹坠胀、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少腹胀满、小便淋沥、遗尿、疝气、遗精、前列腺、阳萎、赤白带劣等;

皮肤方面:缓解治疗妊娠斑、子宫性肝斑、童贞性肝斑、暗疮等;

曲骨穴的功能作用为通利小便、调经止痛、收降浊气等;

治疗前列腺时点按曲骨穴,偶然阴茎会主动勃起,不要理会,这说明气血贯通了,结果很好。

曲骨穴解析

曲骨为经穴名(Qūgǔ CV2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回骨。属任脉。曲骨是足厥阴肝经、任脉的交会穴。曲骨指耻骨,此穴在耻骨联合上缘,故名曲骨。

曲骨穴别名

曲骨。曲,秘密也。骨,肾主之水也。该穴名意指任脉的水湿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。本穴物质为会阴穴提供的阴湿水气,至本穴后,水湿之气聚集于天之下部,如隐蔽于天部的肾水一样平常,故名。

尿胞穴。尿胞,膀胱腑也。尿胞名意指本穴为膀胱腑水液的聚集之地。本穴与膀胱募穴中极穴相邻,中极穴募集的膀胱尿液重要由本穴提供,故名尿胞。

骨端穴。骨,水也。端,顶端也。骨端名意指任脉的天部水湿吸热上行后在本穴达到了天部的***点。本穴物质为会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,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热而上行,至本穴后则达到了其所能上行的天部***点,故名骨端。屈骨端名意与骨端同,屈为亏缺之意,指任脉经气由此开始冷缩下行。

回骨穴。回,回来也。骨,水也。回骨名意指任脉下行至会阴穴的经水气化后又回流而上。

耳骨穴。耳,肾之主也。骨,水也。耳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寒湿水气。

任脉足厥阴之会。本穴气血不光有任脉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,同时亦有厥阴肝经飘散而至的水湿风气,故为任脉足厥阴之会。

附注:任脉、足厥阴之会。

文献择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任脉别络,侠督脉、冲脉之会。

《针灸聚英》:卒死者,针一寸,补之。溺死者,令人倒驮出水,针补,尿屎出则活。余不可针。

《普济》:女子经不通,须眉阴端寒冲心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会阴、谷道瘙痒。

研究进展

外阴白斑:据报道配曲骨穴,平刺或斜刺,进针1.5~2.0cm后接DRI-1型电热针机,电流强度为50~90mA,针感以温热,胀为度。留针30~40分钟,每日或隔日1次。亦可在病变局部选取1~2对阿是穴,针30次为1疗程,经期停针,疗效较好。

遗尿:会阴留针加灸,每日1次。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