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经络穴位>人体穴位>浏览文章

中注穴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《中注穴》摘自网络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中注穴位位置

中注穴在哪里?中注穴在下腹部,当脐中下1寸,前正中线旁开0.5寸。

中注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寸旁开0.5寸处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另说在脐下0.5寸,旁0.5寸《针灸甲乙经》;脐下1寸,旁开1寸《针灸大成》;脐下1寸,旁开1.5寸《针灸资生经》。

中注穴的正确位置图

中注穴的正确位置图

中注穴怎么找

仰卧位,在横骨上4寸,阴交(任脉)旁开0.5寸处取穴。

中注穴位于下腹部,脐中下1寸,前正中线旁开0.5寸。仰卧取穴。

解剖位置

在腹内、外斜肌腱膜,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;有腹壁下动、静脉肌支;布有第十肋间神经。

中注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腹直肌鞘前层、腹直肌、腹直肌鞘后层、腹横筋膜、腹膜下筋膜。血管分布同大赫。为第十肋间神经分布处。皮肤由第十、十一、十二胸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。
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腹直肌鞘前缘→腹直肌。

布有第十肋间神经,并有腹壁下动、静脉的肌支通过。

中注穴的作用

中注穴意义:肾经冲脉经水由此注入体内。
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。

运行规律:由地之表部注入地之地部。

特异性:足少阴经与冲脉之交会穴。

功效作用:利湿健脾,调经止带,通调腑气。中注穴有理肠通便的作用。

主治疾病

中注穴主治肝肾及二阴等疾患:如月经不调、小便淋沥、腹泻不止、大便燥结、腰脊痛苦悲伤等。

当代又多用中注穴治疗卵巢炎、睾丸炎、输卵管炎、肠炎等。

中注穴主治月经不调,腹痛,泄泻,便秘,小便淋沥等。

妇产科体系疾病:月经不调,卵巢炎,输卵管炎;

其它:睾丸炎,肠炎,腹痛,便秘,腰痛,结膜炎。

穴位配伍

中注穴配肾俞穴、委中穴、气海穴俞穴治腰背痛;

中注穴配血海穴、肾俞穴、太冲穴、三阴交穴、阴交穴、中极穴治妇科病、月经不调、卵巢炎、睾丸炎、附件炎。

中注穴配支沟穴、足三里穴,有调三焦,理肠腑的作用,主治腹痛,大便秘结。

中注穴配次髎穴、三阴交穴、有健脾活血,理胞宫的作用,主治月经不调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灸之,热则补之或水针。

针刺方法

直刺0.8~1.2寸,局部酸胀,针感可放散至小腹。

艾灸方法

艾炷灸或温针灸3~5壮,艾条温灸10~15分钟。

中注穴解析

中注。中,与皮毛对,指里部。注,注入也。该穴名意指肾经冲脉的冷降经水由此注入体内。本穴物质为四满穴传来水津湿气,至本穴后则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体内,故名。

冲脉足少阴之会。本穴物质既有肾经气血又有冲脉气血,故为冲脉足少阴之会。

附注:冲脉、足少阴会穴。

中注为经穴名(Zhōngzhù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中注是冲脉、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。中即中心,注即灌注,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,故名中注。

文献择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冲脉、足少阴之会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主少腹热,大便坚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目内眦赤痛,女子月事不调。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