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定位:眉冲穴在头部,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.5寸,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。
眉冲穴位于眉毛内侧端直上入前发际0.5寸处;或于神庭与曲差两穴连线之中点取穴《太平圣惠方》、《医学入门》。
眉冲穴的正确位置图
取穴方法
眉冲穴位于头部,额切迹直上人发际0.5寸。正坐或仰靠取穴。
正坐仰靠或仰卧位,从眉头直上,入发际0.5寸,当神庭(督脉)与曲差之间取穴。
穴位解剖
眉冲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枕额肌、腱膜下结缔组织、骨膜。皮厚而致密,皮内有雄厚的血管及淋巴管,其神经分布是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。皮下组织内含有脂肪和粗大而垂直的纤维束,连于皮肤与帽状腱膜之间。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枕额肌额腹。
布有额神经内侧支和额动、静脉。
有额肌;当额动、静脉处;布有额神经内侧支。
眉冲穴意义: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向上冲行。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较低温态的水湿之气。
活动规律:循膀胱经传输于曲差穴。
眉冲穴功效:眉冲穴有清头、明目、通窍,散风清热,镇痉宁神,吸热气愤的作用。
主治疾病
眉冲穴主治头、目、鼻等疾患:如头痛、眩晕、目痛、鼻塞、癫痫等。
现又多用眉冲穴治疗神经性头痛、鼻炎、结膜炎等。
眉冲穴主治头痛,目赤,鼻塞,眩晕,癫痫等。
精神神经体系疾病:头痛,眩晕、癫痫;
其它:鼻塞。
穴位配伍
眉冲穴配太阳穴治头痛。
眉冲穴配百会穴、风池穴,有平肝熄风,平静止痛的作用,主治头痛,目眩。
眉冲穴配太阳穴、鱼腰穴,有清热明目镇痛的作用,主治视物不明,目痛。
刺灸法
治法:寒则泻之或先泻后补,热则补之。
针刺方法
一样平常沿皮平刺0.3~0.5寸,局部酸痛。
艾灸方法
艾条温灸5~10分钟。
眉冲为经穴名(Méichōng BL3)。出《脉经》。属足太阴膀胱经。眉即眉毛,冲指直上,此穴在前发际,眉头的直上方,故名眉冲。
眉冲穴别名
眉冲。眉,眼框上的毛发也,其色黑,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严寒的水湿之气。冲,冲射也。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吸热向上冲行。本穴气血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,上行至本穴后散热冷缩,受外部所传之热严寒水气复又胀散,胀散之气则循膀胱经向上冲行,故名。
小竹。小竹,此为从类象的角度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。本穴物质为攒竹穴传来的水湿之气,相对于头部其它经脉的气血来说它温度较低,即使是在本穴吸热上行气血量也不大,如同纤细的小竹一样平常,故名小竹。
星穴。星穴,此为从类象的角度言穴内气血的特性的。如同迢遥的星星般微小,故名星穴。
文献择要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苦头痛,针眉冲。
《针灸大成》:主五痫,头痛鼻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