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定位:肺俞穴在背部,当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肺的背俞穴。
肺俞穴的正确位置图
一说肺俞穴“除脊各寸半”《针灸资生经》。
俯卧位,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,身柱(督脉)旁开1.5寸处取穴。
一样平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,肺俞穴位于背部,当第三胸椎棘突下,左右旁开1.5寸(二指宽)处。
肺俞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斜方肌、菱形肌、骶棘肌。有肋间动、静脉后支的内侧支。分布着第三、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。皮肤由第二、三、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重叠分布。骶棘肌起自骶骨背面和髂嵴后部,纤维向上分面三列,外侧列止于肋骨,称髂肋肌;中心列附于横突,向上可达颞骨乳突,称最长肌;内侧列附于刺突,称刺肌。骶棘肌亦称竖脊肌,受颈、胸、腰部脊神经后支支配。针经骶棘肌外侧更的髂肋肌,可至第三肋间隙内的结构。其胸腔内相对应器官是胸膜腔及肺,不宜深刺。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斜方肌→菱形肌→上后锯肌→竖脊肌。
布有第三、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。并有第三肋间动、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通过。
肺俞穴意义:肺脏的湿热之气由此外传于膀胱经。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肺脏外输的湿热之气,其质轻。
运行规律:快速地散热冷降,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,冷降之液归降地部后循膀胱经下行。
肺俞穴功效:散发肺脏之热。肺俞穴有解表宣肺,清热理气,调肺和营、补劳清热的作用。
肺俞穴主治肺、胸、背等疾患:如咳嗽上气、胸满喘逆、头项强痛、自汗盗汗、肺痿痨瘵、骨蒸潮热、吐血唾血、腰脊痛苦悲伤、喉痹、眩晕、黄疸、吐逆、癫狂、瘈疭、瘿气、疠风。
当代又多用肺俞穴治疗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肺炎、肺结核、咯血、胸膜炎、皮肤瘙痒症、胸背神经痛、背部软组织劳损等。
肺俞穴主治咳嗽,气喘,咯血,骨蒸潮热,盗汗;以及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肺炎,肺结核,荨麻疹,皮肤瘙痒症等。
呼吸体系疾病: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肺炎,百日咳,肺气肿,肺结核;
外科体系疾病:颈淋巴结核,胸膜炎;
其它:感冒,心内膜炎,肾炎,风湿性关节炎,腰背痛等。
肺俞穴配风门穴治咳嗽喘;
肺俞穴配合谷穴、迎香穴治鼻疾。
肺俞穴配中府穴,为俞募配穴法,有疏风解表,宣肺止咳的作用,主治咳嗽。
肺俞穴配膏肓穴、三阴交穴,有补虚损清热的作用,主治骨蒸,潮热,盗汗。
肺俞穴配曲池穴、血海穴、有祛风邪,和营血,化瘀滞的作用,主治皮肤瘙痒,荨麻疹。
治法:寒则补之灸之,热则泻针出气。
一样平常向椎体方向斜刺0.5~0.8寸。
向内斜刺0.5~0.8寸,局部酸胀,针感可扩散至肋间及肩部。不可深刺,以防造成气胸。
艾炷灸3~7壮;或艾条灸5~15分钟。
肺,指肺脏。俞,输也。肺俞名意指肺脏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。
附注:肺的背俞穴。
肺俞为经穴名(Fèishù BL13) 。出《黄帝内经灵枢·背腧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肺俞是肺之背俞穴。肺即肺脏,俞乃输注,本穴是肺气转输的部位,故名肺俞。
特异性:肺俞穴为肺之背俞穴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》:五藏俞傍五,此十者,以泻五脏之热也。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骨蒸劳,肺痿咳嗽。
《针灸资生经》:哮喘,按其肺俞穴,痛如锥刺。
《针灸大成》:主咳嗽红痰。
夏日对肺俞进行直接灸或药物敷贴,可加强机体免疫能力。
对热带性白细胞增多症,使嗜酸性白细胞数随着症状好转而渐渐降落。
慢性支气管炎:取肺俞、心俞等穴,贴敷洋金花、甘遂等,治疗298例,有较好疗效。
对呼吸功能的调节:针肺俞可加强呼吸功能,使肺通气量、肺活量及耗氧量增长,显明减低气道阻力。
针肺俞,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肯定的克制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