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经络穴位>人体穴位>浏览文章

中魁穴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《中魁穴》摘自网络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中魁穴位位置

中魁穴为经外奇穴名。出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。在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。主治噎膈,吐逆,食欲不振,呃逆,鼻衄,牙痛(齿痛),白癜风等。

中魁穴位的正确位置图

取穴方法

中魁穴位的正确位置图

中魁穴的位置在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。

中魁穴位于手中指背侧,当近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,屈指取之。一说在手中指背侧,远侧指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。

心理解剖

1、针刺条理:皮肤->皮下组织。

2、穴区神经、血管:有桡、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和指背动脉分布。

中魁穴的作用

中魁穴的功效主治病症:噎膈、吐逆、食欲不振、呃逆。针刺0.2~0.3寸;艾炷灸5~7壮。

主治病症

中魁穴主治噎膈,吐逆,食欲不振,呃逆,鼻衄,牙痛(齿痛),白癜风等。

中魁穴主治噎膈、吐逆、食欲不振、呃逆。

中魁穴主治吐逆,噎膈,鼻衄,牙痛,白癜风等。

脾胃病:噎膈,吐逆,食欲不振,呃逆。

齿病:齿痛。

其他病:白癜风,鼻衄。

穴位配伍

中魁穴配少商穴、太白穴、公孙穴、足三里穴、膈俞穴、心俞穴、胃俞穴、三焦俞穴、中脘穴、大肠俞穴,治噎食不下。

中魁穴配中脘穴、气海穴、支沟穴、足三里穴、照海穴、劳宫穴,治反胃吐食。

针灸中魁穴治呃逆

取穴在中指背侧第二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取穴。

刺灸法

针刺法:直刺0.2~0.3寸。

艾灸法:一样平常艾炷灸3~7壮。

针刺方法

毫针针刺或加电针疗法。患者平卧或坐位,常规消毒后,用0.5-1寸28号毫针,分别于左右中魁穴同时垂直进针,约1分左右,用捻转手法强刺激,在进针同时嘱患者从鼻深吸一口气做憋气动作(以***限度)。医者行针,患者延续憋气3-5次即愈。一旦呃逆制止,即嘱患者作腹式深呼吸活动,留针30分钟,每5分钟行针1次。

适应症:顽固性呃逆;呃声延续赓续,数日一直。

中魁穴释义

中魁穴为经外奇穴,因其位于中指背侧第二指关节处,为其他四指之魁首,故名之。

中魁穴具有通调三焦经气,降逆和胃作用,古代医家多用于治疗噎膈、反胃、吐食、鼻衄等症。如《诊则》云:"主反胃噎膈及崩衄",《玉龙歌》曰:"若患翻胃并吐食,中魁奇穴莫教偏"。近人亦治食导狭小、食欲减退、胃扩张、鼻衄、白癫风等病症,但详细报导尚少。

呃逆乃由胃气上逆,使胸膈气机逆乱所致。中魁穴乃经外奇穴,位于肘腕以下的中指,故对内在脏腑有偏重要的治疗作用。针刺中魁穴能疏通经络,通调三焦之气,降逆和胃而呃逆自止。

出处

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:牙痛阵阵痛相煎,针灸还须觅二间,翻呕不禁兼吐食,中魁奇穴试看看。

文献择要

《医经小学》:……中魁二穴,中指第二节尖,治反胃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中魁二穴,在中指第二节骨尖,屈指得之。治五噎,反胃吐食,可灸七壮,宜泻之。

《外治寿世方》:鼻衄,用线扎紧手中指第二骨节弯曲之处即止。左流扎右,右流扎左,双流双扎,极效。

《中国针灸学》:中魁……灸三壮。主治食道狭小、食欲减退、胃扩张、白癜风。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