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经络穴位>人体穴位>浏览文章

肓门穴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《肓门穴》摘自网络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肓门穴位位置

肓门穴位于腰部,第一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《针灸资生经》。

肓门穴的正确位置图

肓门穴的正确位置图

取穴方法

俯卧位,肓门穴位于腰区,第一腰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3寸,悬枢(督脉)旁开3寸处取穴。

心理解剖

有背阔肌,髂肋肌;有第一腰动、静脉背侧支;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。

肓门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背阔肌、下后锯肌、骶棘肌。有第一腰动、静脉后支。分布着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。皮肤由第十二胸神经和第一、二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重叠分布。
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背阔肌腱膜→竖脊肌→腰方肌。

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第一腰动、静脉后支。

肓门穴的作用

肓门穴意义: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。
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冷凝后的膏脂。

运行规律:膏脂之物由天部冷降归于地部。

功效作用:积脂降浊,理气和胃,肓门穴清热消肿,有理下焦、调气机的作用。

主治疾病

肓门穴主治胸、腹疾患:如胸腹胀满、胃脘痛苦悲伤、气攻两胁、痞块、便秘等。

现又多用肓门穴治疗胃炎、乳腺炎、脾肿大等。

肓门穴主治腹痛,痞块,便秘等。

消化体系疾病:胃痉挛,胃炎,便秘;

其它:乳腺炎,腰肌劳损。

穴位配伍

肓门穴配气海穴、天枢穴治便秘。

肓门穴配梁门穴、梁丘穴,有理气活血,和胃止痛的作用,主治胃痛,便秘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灸之,热则泻之。

针刺方法

一样平常向椎体方向斜刺0.5~0.8寸。

直刺0.8~1寸,局部酸胀;不可深刺,以防刺伤肾脏。

艾灸方法

艾炷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
艾灸膏肓穴养肺调心

历代医家多认为,膏肓穴有补益虚损、养肺调心的作用,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衰弱所致的咳嗽、气喘、骨蒸盗汗、肺痨等病症;心气不足、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、健忘、遗精等病症;各种缘故原由所致的羸瘦虚损。

艾灸膏肓穴方法

1、悬灸法: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,距离皮肤两三厘米进行熏灸,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样平常每次灸10-15分钟,以局部潮红为度。每日或隔日1次。

2、麦粒灸法: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,一样平常为卧位。取少许精艾绒,将艾团搓成圆锥形艾炷、麦粒大小,在柱底部蘸取少许跌打万花油,放置于膏肓穴上点燃,政府部感到微微灼痛时立即将艾炷移开再施以第二壮,连灸7-9壮,灸后在施灸局部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,以防烫伤。每日灸1次或隔日灸1次。

肓门穴解析

肓,心下膈膜也,指穴内调节的物质对象为膏肓穴外传的膏脂之物也。门,出入的门户也。该穴名意指天部气血中夹带的膏脂物质在此冷降。本穴与膏肓穴相对应,膏肓穴为膏脂之物的输出之处,而本穴则为膏脂之物的回落之处,故名。

肓门为经穴名(Huāngmén BL51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肓即盲膜,门即门户,三焦卫气“熏于肓膜”,此穴与三焦俞平,故名肓门。

文献择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妇人乳余疾。
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心下痛,大(便)坚。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