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身边的养生伴侣!

当前位置:慧养生>经络穴位>人体穴位>浏览文章

气户穴

修改时间:2025年02月15日 阅读量:
温馨提醒:本站发布的《气户穴》摘自网络仅供参考,若按摩、推拿、刺灸等相关操作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气户穴位位置

标准定位:气户穴在胸部,当锁骨中点下缘,距前正中线4寸。

气户穴的正确位置图

气户穴的正确位置图

气户穴怎么找

仰卧位,在乳中线上,当锁骨中线与第1肋骨之间的凹陷处取穴。

气户穴位于胸部,锁骨下缘,前正中线旁开4寸。正坐或仰卧取穴。

仰卧位,当乳头直上与锁骨交点下缘处取穴。

解剖位置

在锁骨下方,胸大肌肇端部,深层上方的锁骨下肌;有胸肩峰动、静脉分支,外上方为锁骨下静脉;为锁骨上神经,胸前神经分支分布处。

气户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胸大肌、锁骨下肌。有胸肩峰动、静脉分支,上方有锁骨下静脉。分布着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。皮肤由锁骨上神经中心神经和内侧神经双重分布。针由皮肤,皮下组织穿过胸大肌的锁骨头及其深面的锁骨下肌,后肌由锁骨下神经支配,它的深面是胸膜顶及肺尖。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胸大肌。

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胸大肌→第1肋间外肌。

穴区神经、血管

浅层有锁骨上神经中心支分布;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分布。

布有锁骨上神经及胸前神经的分支;并有胸肩峰动、静脉分支通过,上方为锁骨下静脉。

气户穴的作用

气户穴意义: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。
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少量的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大量天部之气。

运行规律:地部经水在本穴大部分气化为天部之气,天部之气一方面充补胃经,一方面传向胃经以外的天部条理。

功效作用

燥化胃经水湿,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。

气户穴有理气宽胸,止咳平喘的作用。

气户穴在肺之上部,平云门穴,与云门意义雷同。本穴治证多属气分,补泻兼宜,犹开之则行,阖之则藏,有消热宽胸之功,主治咳逆上气、喘不得卧、胸背痛不得息、胸胁支满、喘息、食不知味等症。

主治病症

气户穴主治咳喘,胸痛,呃逆,胁肋痛苦悲伤,咳嗽,气喘,吐血,哮喘,支气管炎,慢性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咳逆,胸胁痛苦悲伤,胸胁胀满,食噎,肋间神经痛,膈肌痉挛,瘿瘤,瘰疬,胸膜炎,肋软骨炎等。

气户穴主治咳喘、胸痛、呃逆、胁肋痛苦悲伤。

气户主治咳嗽,气喘,胸胁胀满,吐血,呃逆等。

气户重要用于治疗胸、肺等疾患:如哮喘、咳逆、吐血、胸胁痛苦悲伤、胀满、食噎。

当代又多用气户治疗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肋间神经痛、膈肌痉挛等。

气户穴主治:咳嗽,气喘,胸痛,胸胁胀满;瘿瘤,瘰疬;呃逆。

呼吸体系疾病:慢性支气管炎,哮喘,胸膜炎;

其它:肋软骨炎,肋间神经痛。

穴位配伍

气户穴配肺俞穴治喘咳。

气户穴配云门穴、天府穴、神门穴,有降气平喘的作用,主治喘逆上气,呼吸肩息。

气户穴配云门穴、天府穴,治喘逆。

气户穴配人迎穴、扶突穴,治瘰疬。

气户穴配华盖穴,有宽胸利气的作用,治胁肋痛苦悲伤。

刺灸法

治法:寒则补而灸之,热则泻之。

针刺方法

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.5~0.8寸。

一样平常斜刺0.3~0.5寸,不宜深刺。

斜刺或平刺0.5~0.8寸,局部有酸胀感。

细致:不可深刺,以防气胸。

艾灸方法

艾炷灸3~5壮,艾条灸5~10分钟。

气户穴解析

气户为经穴名(Qìhù ST13)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气指空气,户即门户,气户穴在肺之上端,平云门穴,喻之为气出入肺部的门户。主治咳喘,胸痛,呃逆,胁肋痛苦悲伤,咳嗽,气喘,吐血,哮喘,支气管炎,慢性支气管炎,支气管哮喘,咳逆,胸胁痛苦悲伤,胸胁胀满,食噎,肋间神经痛,膈肌痉挛,瘿瘤,瘰疬,胸膜炎,肋软骨炎等。

气,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。户,古指单扇门,引伸为出入的通道。该穴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与外界交换的门户。本穴物质为缺盆穴地部传来的经水,因本穴位置较胃经上部诸穴更近心室火炎之区,流至的地部经水会更多更快的气化并由胃经传至身体其余各部,是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,故名。

气户穴出处

《针灸甲乙经》:气户,在巨骨下,俞府两旁各二寸陷者中。

气户穴名解

气指空气,户即门户,气户穴在肺之上端,平云门穴,喻之为气出入肺部的门户。

户,出入居住与谨护闭塞之处。《针灸甲乙经》:“口鼻者,气之门户也。”鼻为肺窍,口为胃窍,是穴主治咳逆上气、喘不得卧、食不知味,因名气户。又以本穴内通乳腺,故能治乳痈初起。以其治症当属气分,补泻兼宜,犹开之则行,阖之则藏,故名“气户”。《针灸甲乙经》云:“胸胁支满,喘满上气,呼吸肩息…气户主之。”取之有宣肺理气之功,气息出入得利,故名气户。

文献择要

《针灸甲乙经》:胸胁支满,喘满上气,呼吸肩息,不知食味,气户主之。
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气户、云门、天府、神门主喘逆上气,呼吸肩息,不知食味。

《针灸大成》:主咳逆上气,胸背痛,咳不得息,不知味,胸胁支满,喘急。主息奔,胸满,喘急。

最多人阅读

推荐阅读

慧养生网-免责声明-联系QQ:75831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