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定位:脑户穴在头部,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.5寸,风府上1.5寸,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。
脑户穴位于头部,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中。正坐或俯伏取之。
脑户穴的正确位置图
取穴方法
俯伏坐位。脑户在头部,后发际正中直上2.5寸,风府上1.5寸,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。
正坐低头或俯卧位。在枕部可摸到一凸起的隆起(枕外隆凸),在该隆起的上缘可触及一凹陷,按压有酸痛感处即为此穴。
穴位解剖
脑户穴下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左、右枕额肌枕腹之间、腱膜下疏松组织。布有枕大神经的分支和枕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。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左右枕额肌枕腹之间→腱膜下疏松组织。
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左右枕动、静分支。
在左右枕骨肌之间;有左右枕动、静脉分支,深层常有导血管;布有枕大神经分支。
脑户穴意义: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。
气血特性: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。
运行规律:大部分循天部下行,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。
脑户穴功效:降浊升清,醒神开窍、平肝熄风,脑户穴有清热散风、开窍镇惊作用。
主治疾病
脑户穴重要用于治疗头面、眼目等部位及神志疾患。如风眩头痛、头重项强、面赤、音哑、三叉神经痛、面神经麻痹、痉挛、视物不清、目黄、癫痫及瘿瘤肿痛等。
脑户穴主治癫痫,头晕,失眠,项强,瘩不能言;以及枕神经痛等。
头痛头重,面赤目黄,眩晕,瘿瘤,视神经炎。
穴位配伍
脑户穴配通天穴、脑空穴治头重痛;
脑户穴配人中穴、太冲穴、丰隆穴治癫狂痫。
脑户穴配通天穴、脑空穴治头重痛;
脑户穴配人中穴、廉泉穴、涌泉治喑不能言。
脑户穴配肝俞穴、太阳穴、睛明穴、太冲穴治眼痛。
脑户穴配通天穴、脑空穴,有行气去湿的作用,主治头重痛。
脑户穴配胆俞穴,意舍穴、阳纲穴,有疏肝泄胆、清热去湿作用,主治目黄、胁痛,食欲不振。
脑户穴配通天穴、消泺穴、天突穴,有行气散结的作用,主治瘿瘤。
刺灸法
治法:寒则补之,热则泻之。
针刺方法
一样平常沿皮刺0.5~0.8寸。
艾灸方法
艾条灸5~10分钟。
脑户为经穴名(Nǎohù GV17)。出《黄帝内经素问·刺禁论》。别名匝风、会额、合颅。属督脉。脑户是督脉、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。脑即脑髓,户即门户,督脉循脊上行入脑,此穴在枕部,相称于脉气入脑的门户,故名脑户。
穴位别名
脑户。脑,大脑也。户,出入的门户也。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。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,至本穴后,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,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,故名。
匝风。匝,环绕之意。风,风气也。匝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。理同脑户名解。
会额。会,交会也。额,头之前额,此指穴内物质其性如前额之阴。会额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会聚的天部湿冷之气。理同脑户名解。合颅名意与会额近同,颅指颅骨,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气特性的寒湿水气。
仰风。仰,向上看也,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。风,风气也。仰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。理同脑户名解。迎风名意与仰风同。
督脉足太阳之会。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的水湿风气,还有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,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。
文献择要
《针灸甲乙经》:督脉、足太阳之会。
《黄帝内经素问》:刺中脑户,入脑立死。
《针灸聚英》:引铜人,禁灸,灸之令人哑。或灸七壮,妄灸令人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