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准定位:翳明穴在人体颈项部,当翳风后1寸。
翳明穴的正确位置图
穴位取法
正坐位,头略前倾,在项部翳风穴后1寸,于乳突后下方处取穴。
穴位解剖
翳明穴下有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胸锁乳突肌、头夹肌和头最长肌。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,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,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。
条理解剖:皮肤→皮下组织→胸锁乳突肌→头夹肌。
穴区神经、血管:浅层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,深层有副神经、颈神经后支和耳后动脉分布;再深层有迷走神经干、副神经干和颈内动、静脉经过。
布有耳大神经、枕小神经;耳后动、静脉分支,深部在颈内动、静脉网(有迷走神经、交感干的颈上神经节)。
翳明穴有明目聪耳,宁心安神的功效。
主治病症
翳明穴主治头痛,眩晕,目疾,耳鸣,失眠,近视,远视,夜盲,雀目,早期白内障,内耳性眩晕,视神经萎缩,青光眼,失眠,健忘,癔症,腮腺炎,精神分裂症,心悸,高血压等。
翳明穴主治头痛、眩晕、目疾、耳鸣、失眠。
翳明穴主治夜盲,近视,远视,白内障;以及内耳性眩晕,视神经萎缩,青光眼,失眠,精神分裂症等。
翳明穴主治近视、远视、夜盲、头痛、耳鸣、眩晕、失眠、白内障、青光眼、视神经萎缩、腮腺炎、精神病等。
神志病:失眠,健忘,癔症。
心病:心悸,高血压。
眼病:视物模糊,目翳,雀目,青盲。
其他病:头痛,眩晕,耳鸣。
配伍应用
翳明穴配承泣穴、鱼腰穴、丝竹空、睛明穴、攒竹穴、风池穴,治近视。
翳明穴配耳门穴、中渚穴、外关穴、听会穴,治耳聋耳鸣。
翳明穴配四渎穴、风池穴、哑门穴、内关穴、太冲穴,治内耳性眩晕。
翳明穴配印堂穴、内关穴、三阴交穴,治失眠。
刺灸法
直刺0.5~1寸,局部有酸胀感,可放散至半侧头部;可灸。
本穴深层有延髓、脊髓,故不宜向后正中线方向针刺过深。
翳明为经外奇穴名(yìmíng EX-HN14)。出《中华医学杂志》。在项部,当翳风后1寸。主治头痛,眩晕,目疾,耳鸣,失眠,近视,远视,夜盲,雀目,早期白内障,内耳性眩晕,视神经萎缩,青光眼,失眠,健忘,癔症,腮腺炎,精神分裂症,心悸,高血压等。
翳明穴出处
《中华医学杂志》(1956,6:535):在耳垂后的高骨下方,与耳垂平行,按之有酸痛感,约距天牖穴一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