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,一位三十六七岁的女性前来求助,脸上还戴着墨镜,就座后取下墨镜,原来其患有左上眼睑下垂症。她说:患此症已经半年多了,得病的原因可能是过于劳累,曾打麻将3天3夜没休息,后来一觉醒来,发现左眼皮不听使唤了,必须用手扶一下才能上去。一般上午好些,下午严重些。也曾到医院看过医生,诊断为重症肌无力,服用新斯的明。开始时还有效,后来渐渐也不管用了。接连去过几家医院治疗,效果都不明显,所以现在也没吃什么药。有人曾建议进行手术治疗,但听说治疗后晚上睡觉时眼睛也闭不上,就害怕没敢去。听说艾灸对一些疑难杂症有奇效,所以想过来碰碰运气,看能否有奇迹出现。
上眼睑下垂,是指眼睛的上眼睑部分或全部不能自行抬起而下垂,掩盖部分或全部瞳孔,而影响到视觉功能,又被称为眼肌麻痹。中医则称为“上胞下垂”“睢目”“睑废”。中医认为,上眼睑下垂的致病原因主要为气虚上举不力,血虚不能养筋所致;亦可由脾虚气弱,筋脉弛纵;风邪外袭,经络阻滞;或外伤血脉,气血瘀滞而成。此例患者,则因劳役过度,损伤心脾,以致气虚血少,眼睑局部失于濡养所致。故治疗应健脾益血,通络养血。局部阿是穴用针刺之透刺法“阳白透鱼腰”,令眼睑闭合,再在局部用艾条施温和灸,每次10~15分钟;再取中脘、气海、足三里、三阴交(图59)等诸穴,采用艾炷隔姜灸,每穴施灸5炷;每日施术1次,10次为一疗程。在施术过程中,采用“阳白透鱼腰”,可疏通经络,调和气血,而增加升提眼睑之力;取中脘、气海二穴皆为任脉俞穴,三阴交为脾经俞穴,三穴相配,其功能为补中气,益气血,使脾气得升,胃气得降,运化生机旺盛,养血荣筋;足三里为后天之本,能升能降,调和气血。并嘱其为了配合治疗,生活要劳逸结合,绝不可熬夜;亦可在家用手在眉毛上部向上推,每次10分钟,每日2次,推后用热毛巾敷几分钟,以配合治疗。
中脘穴:前正中线上,脐上4寸。
气海穴:前正中线上,脐下1.5寸。
足三里穴: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外一横指,当胫骨前肌上取。
三阴交穴:内踝高点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
在连续治疗7次后,症状有了好转,不单在上午上眼睑能自行上举,而且可坚持到下午一两点。她自己也感到眼睑有力了;但第二天又反复了,我询问情况后得知,她看到病情有了转机,昨晚又去打牌到夜里1点。我再三告诫她必须注意休息,其连连承诺。根据“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的病机,又增加陷谷穴,经过治疗25次后,病症已愈。她高兴地说:“奇迹真的发生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