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的一天,我这里来了一位求治者。此人男性,50多岁,戴着一副墨镜和口罩。其自述:一个多月前乘坐长途公共汽车,正好坐在窗户旁,由于天气炎热,打开窗想吹一吹凉风,路途远,不知不觉就在车上就打了一个盹儿。回家后在吃饭喝汤时,汤往外漏,家人说我“嘴歪了”。我对着镜子一看,不单嘴歪,分明是口眼歪斜了。我连忙去医院就诊,医生说我得了“面瘫”,需要吃药打吊针。后来听别人说,在患处涂抹鳝鱼血见效快,我又每晚杀鳝鱼涂血。但是,一个多月下来,吃药、打针、涂血,这些方法效果不大;这要长时间治不好,可怎么办?这时正好听人说,艾灸能治疗这个病,今天特意跑来请您帮忙。
经检查:右眼闭合不全,眼裂0.5厘米,抬眉、耸鼻、鼓腮均不能。鼻唇沟消失,人中沟偏向左侧。诊断为右侧面瘫。此症为风寒袭络,故治疗以散风通络为主。取穴:下关、太阳、颧髎、颊车、合谷(对侧)(图58)。采用艾炷隔姜灸,每穴灸5~7壮;根据其病程已长的情况,《黄帝内经》云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,其发病应以虚为主,又考虑其年龄已大,故治疗还应注意扶正,正如清代医家吴谦说:“凡病久虚不愈,诸药不效者,惟有益胃补肾两途。”故再采用温灸盒灸中脘和关元二穴以扶正补虚。每穴灸20~30分钟。隔日治疗一次,每治疗十次为一疗程。并嘱他面部应避免吹风扇或空调,要注意保暖。此患者在治疗中,日渐好转,共治疗不到两个疗程而痊愈。治疗中,取穴下关、颊车二穴皆为足阳明胃经俞穴,足阳明多气、多血,可调气活血,疏风通络;太阳为经外奇穴可改善面部气血运行,散风通络;颧髎为手太阳经穴,太阳经多血少气,其又为手太阳、少阳、任脉交会穴,可通畅气血;合谷专门治疗面部疾患,“面口合谷收”;诸穴共同作用,则通调阴阳,畅通气血,搜风牵正。
下关:颧弓下缘,下颌骨髁状突之前方,切迹之间凹陷中。
太阳:眉梢与目外眦连线的中点,向后1寸凹陷处。
颧髎:目外眦直下,颧骨下缘凹陷处。
颊车: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处,咬肌隆起***点处。
合谷:手背,第一、二掌骨之间,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。
面瘫是中医病名,被称为“口眼斜”“僻”“口”等。西医则称为面神经麻痹。主要表现为患侧(多为单侧)表情肌瘫痪,抬头纹消失,眼裂扩大,眼闭合不全,鼻唇沟消失,口角下垂,患病侧面部被拉向健侧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春、秋两季发病率较高。中医认为,“风为百病之长”,机体正气不足,经络空虚,卫外不固,风寒袭络,以致气血痹阻,筋脉失养造成。治疗则应祛风通络,养血熄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