气为血帅,肺朝百脉。心肺通达,方可令血液循环不息;肝气疏泄,才能让血液有进有出;脾气统摄,则可将血液约束于脉内。一旦血液溢出脉外,便是离经之血,属于恶血、败血(瘀血),所以血流脉内是常态,血溢脉外属病态。由于脾胃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气血经脾运化水谷而来,因而中医将约束血液、控制出血,让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运行,归之于脾的统血、摄血功能。因脾主统血,具有将血液控制和固摄在血管内的作用。一旦脾失统摄,血液就会泄漏外出,因此中医认为体内各种出血都与脾有关。
古代遇到大出血患者时,在没有输血等现代医疗手段的情况下,中医提出“有形之血难以速生,无形之气乃当急固”,这时常会用人参加水煎成浓汁喂给患者,来补无形之气、摄有形之血。除了急性出血外,其他出血病症,如女性的崩漏、上消化道出血、痔疮中的脱肛出血、血小板等凝血因子异常引起的全身或皮下出血等,凡属虚证者,一般都采用健脾补气的方法来抑制出血。
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之穴,又有血海之名,自然是治疗各种出血病症的最佳穴位。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“井”穴,能健脾回阳、调经统血,可治疗便血、尿血、月经过多、崩漏等症。脾俞穴和胃俞穴,为足太阳经中五脏的腧穴,气血汇聚之处,内通脏腑,根据中医整体观念,“阴病求阳”“治血须求气”,因而治疗出血之病,可取背部阳经之腧穴益气摄血。因刮痧原本就容易导致皮下少量出血,故出血病症取刮痧治疗时,手法当温和轻柔,不可粗暴。
刮拭血海穴、隐白穴、脾俞穴、胃俞穴
血海穴
定位:在股前部,髌底内侧端上2寸,股内侧肌隆起处。
取穴:屈膝90°,手掌伏于膝盖上,拇指与其他四指呈45°,拇指指尖所在处。
疗效:轻柔刮痧,可治疗各种出血病症。
隐白穴
定位:在足大趾内侧,趾甲角旁开0.1寸。
取穴:足大趾趾甲内侧缘与下缘各做一垂线的交点处。
疗效:女性不规则的阴道出血,都可刮拭该穴,有健脾回阳的功效。
脾俞穴
定位:在脊柱区,第11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
取穴: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,往上推3个椎体,下缘旁开2横指处。
疗效:脾俞穴为气血汇聚之处,刮痧可通畅气血,统摄血液。
胃俞穴
定位:在脊柱区,第12胸椎棘突下,后正中线旁开1.5寸。
取穴: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,往上推2个椎体,下缘旁开2横指处。
疗效:刮痧可有效改善消化不良的状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