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虚水肿的症状为全身水肿,下肢部分最为严重。除了脾经穴位,还可刮拭背部的中焦部位,以行气化湿。
中医将夏末秋初之际称为长夏。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中央生湿,湿生土,土生甘,甘生脾,脾生肉。”五行中土居中央,对应长夏,其气为湿,湿能生土,土生甘味,甘能养脾,脾能生肉,故就时令而言,长夏与脾土相合。汉字中“湿”的本意是沾水或是含有水分较多。“湿”含水却不等于水,只是显示水的存在,并不意味水已多到铺天盖地的程度。来源于饮食的水液,经脾的运化、升散,运行于全身,因此脾对于水液的代谢尤其重要。
胖人多痰湿、气虚,需要健脾
五脏中脾为坤土,属于阴土,湿为阴,浸透于土中,脾土才能完整。自然界中土不湿润就无法生长万物,人体中脾没有了水谷、水液,就不能化生气血。若是人体和自然界中湿气过重,饮食肥甘,水分大量进入或集聚体内,就会阻遏脾中阳气,导致脾失运化、气机不畅、痰湿阻滞,就会出现形体臃肿、身重困倦、脘腹胀满等不适。中医降脂减肥,不能一味地泻,应该是健脾化湿、行气助运、祛痰化湿多重并举,称为“化湿醒脾”。因为除了“胖人多痰湿”之外,还有“胖人多气虚”。气是阳,湿是阴,气行则无湿,气滞则湿停,所以身重有湿,气弱是因。
丰隆穴***的特长就是“化痰”,既能化“血气痰饮积聚有形之物”,又可治脾虚湿重所致的高脂血症、肥胖症。上巨虚穴,为大肠的“下合”穴;下巨虚穴,为小肠的“下合”穴,所以机体新陈代谢与排泄功能的障碍与紊乱,都可取上、下巨虚穴进行调整。足三里穴能补能泻,不仅能够消积化滞、祛风除湿,还可以健脾和胃、益气生血。
刮拭丰隆穴、足三里穴、上巨虚穴、下巨虚穴
丰隆穴
定位:在小腿外侧,外踝尖上8寸,胫骨前肌的外缘。
取穴 :足三里穴下7横指,向外1横指凹陷处。
疗效:刮痧可沟通表里,疏经通络,化痰除湿。
足三里穴
定位:在小腿外侧,犊鼻穴下3寸,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。
取穴:站位弯腰,同侧手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,余四指向下,中指指尖处。
疗效:刮痧可疏经通络、消积化滞、祛风除湿、瘦身减肥、健脾和胃。
上巨虚穴
定位:在小腿外侧,犊鼻穴下6寸,足三里穴下3寸。
取穴:先找到足三里穴,向下量4横指凹陷处。
疗效:上巨虚穴为大肠的“下合”穴,刮痧可治疗营养过剩、形体肥胖。
下巨虚穴
定位:在小腿外侧,犊鼻穴下9寸,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。
取穴:先找到足三里穴,向下量8横指凹陷处。
疗效:刮痧可调节肠胃功能,健脾益胃,减肥瘦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