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运化、生气血、统摄血液,在体合肉和四肢、其华在唇,口为脾窍、涎为脾液,五行为土、五色为黄、五味为甘,方位为中,四季通长夏,与胃相表里。
一些体型偏瘦的女性,不但肌肤蜡黄,还会出现体倦乏力、食欲不振的症状,这是典型的脾虚之证。可选择梁门穴、梁丘穴、太白穴、公孙穴刮痧或艾灸,以改善脾胃功能。
1、舌胖齿痕
正常人的舌苔,应当是色白质净,不胖不瘦,如果舌苔白而滑,舌边出现花边印(齿痕),这在中医体质学说中一般都是脾虚湿重之人。脾开窍于口,倘若体内脾阳不振,中气虚弱,水谷运化无力,寒湿停滞口舌,人的舌体就会肿大,舌边受到牙齿的挤压,形成齿痕。
2、体倦身肿
有些女性尽管控制饮食、拼命运动,甚至吃减肥药,但减肥效果仍不佳,时常感觉体倦乏力、动则气喘、大汗淋漓。中医认为这是脾虚气弱、水湿停滞所致。此时小腹、下肢常出现肿胀不温,皮下组织按之凹陷,胃脘胀满、食欲不振、便秘(腹泻)等。
3、白带过多
女性的白带为津液所化,属人之阴液,起润滑阴道、保护子宫等作用。如果体内湿气过重,超出了脾正常的运化能力,或脾气过于虚弱,不能化除水湿,就会湿气下注,导致白带清稀、过多。因多为脾阳不振、水湿泛滥所致,故还可伴有大便溏稀、腹部隐痛、四肢冰冷、食少纳呆等不适。
4、唇色苍白,无华无泽
作为脾之外官,口唇色泽最能直接反映出体内气血的盛衰。当脾失健运、气血虚少时,唇舌就会苍白无华,甚至萎黄不泽。先天之本乃父母禀赋所授,耐不住长年累月的消耗,故人之一生必须依赖于后天之本,即脾的运化,化生气血,不断充养滋润生命。
重点刮拭经络:足太阴脾经
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与足阳明胃经相衔接,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咽、舌,属脾,络胃,注心中,在胸部与手少阴心经相接。足太阴脾经和五脏六腑联系紧密,尤其是脾、胃和心。日常保健,除刮痧外,还可用艾灸、拔罐、按摩、拍打等方法来疏通经络。